知ing

政治经济学

吴树青、逄锦聚、洪银兴、林岗、刘伟主编 / 高等教育出版社

文质彬彬反制实体 上传

查看本书

第十七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如何实行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答:

1 要体现效率优化、兼顾公平的原则。

  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是关系改革、发展和稳定的重大问题。效率优先,就是在贯彻按劳分配原则时,把劳动报酬和劳动效率挂起钩来,不仅要衡量投入劳动的量,更要衡量劳动的质和劳动绩效;在按生产要素分配中,则要把生产要素获得的收益同各种生产要素的经济效率联系起来。兼顾公平,就是在分配中允许拉开合理差距的同时,要防止两极分化。既要提倡奉献精神,又要落实分配政策,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悬殊。

2 要建立、健全市场分配机制,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调节作用。

  ① 要建立、健全劳动力市场及其客观调节机制,使每个劳动者的收入分配都置于同一规范和调节机制之下,受客观的市场分配规律的制约,实现公平合理的分配。

② 要建立、完善其他生产要素市场及其运行机制,特别要建立、健全和完善价格机制,使价格真正成为调节收入分配的客观的指示器。

③ 要通过企业改革塑造合格的市场主体。

3 要加强宏观调控、健全法制,对个人收入分配实施有效的宏观管理。具体措施有:

  ① 制定并实施价格政策。

② 加强税收政策调节。

① 加强法制建设。

4 要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

 为什么说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认识这一问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是什么?

   答:依据  理论依据:马克思关于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的三个阶段的划分以及,列宁关于社会主义阶段的划分。 

实践依据:我国生产力发展状况;我国生产关系及上层建筑的性质。 

2)意义  理论意义:这一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形态的学说。 

实践意义:是指导我国经济建设的思想武器,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指明了方向;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排除“左”和右的干扰提供了根据。

社会主义阶段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是什么?为什么?

   答: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根本任务:大力发展生产力 

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现阶段根本任务的原因: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才能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才能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才能维护国家主权与独立。 

确定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根据是什么?

   答:1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共同发展。 

(2)确立依据: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比较低,发展不平衡,并呈现多层次状况,这就决定了必须有多种所有制经济形式与之相适应;我国在改革实践中已经形成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共同发展的格局。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是什么?为什么以及如何实行这一制度

   答: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第一,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必须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第二,是市场经济存在与发展的必然。由我国现阶段生产力状况所决定的(不能实行单一的按劳分配,更不能实行单一的按需分配制度)。 

3)如何实行或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第一,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妥善处理效率与公平关系

第二,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分配中的作用。 

第三,建立与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第四,加强宏观调控,完善对个人收入分配,实施有效的宏观管理,解决收入分配中的差距过大问题。

六:1.我国现阶段为什么要实行按要素贡献进行分配? 2.你认为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能否结合?

   答:1.1)从实践来看,我国现阶段实行按要素贡献进行分配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这是因为:第一,市场经济条件下,不能实行单一的按劳分配,而必然是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第二,市场经济是一种效率经济,而实行按要素贡献进行分配有助于经济效率的提高。 

(2)从理论上说,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符合马克思关于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关系的论述。 首先,从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的关系可知,劳动生产率的变化影响商品价值量的变化。 其次。从劳动生产率与生产要素的关系可知,劳动生产率的变化不是由劳动一个因素所决定的,所有生产要素变化都会引起劳动生产率的变化。 从以上两个方面可推出:所有生产要素的变动都会直接影响商品价值量的变动,即商品价值总量的增加或减少,不是由劳动一个要素所决定的,而是由所有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既然每个要素在价值创造中都有贡献,那么,在收入分配中,就应按革各个要素在价值创造中所做的贡献来进行分配。

2.我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可以结合。 

1)两者结合的依据:  理论依据:从劳动价值论与分配理论的关系中可知,收入分配应根据其在价值创造中所做的贡献来进行分配。由于所有要素在价值创造中都有贡献,按劳分配是按劳动这个要素在价值创造中所做的贡献进行分配,按要素分配是按其他要素的贡献进行分配,两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所以,就理论上讲,二者可以结合,不能把按资分配与剥削等同起来。 

 实践依据:在我国现阶段的合作制、股份制企业的实践中,既实行按劳分配,同时也实行按生产要素贡献进行分配。 

2)如何有机结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应作为按要素分配的一个部分。




第十八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及其体制

解释下列概念:

1 要素市场

   是指能形成生产能力的各种基本要素的交换场所及其交换关系的总和。主要包括:金融市场、技术和信息市场、劳动力市场、房地产市场和产权市场等。

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内容:1)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2)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3)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4)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 5)健全的宏观调控体系。

3 市场规则:以法律与信用等形式规定的市场行为规范与准则,主要包括市场进入与退出规则、市场竞争规则、市场交易规则、市场仲裁规则等

4 市场秩序:通过政策、法律、观念等形成的市场有序运行的状态,主要包括市场主体的经营秩序与市场交易秩序。

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是什么?

答:

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即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它强调的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具有市场经济的一般性,又具有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特殊性。

2 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市场经济的共性:

  (参见政治教材)

3 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自己的特点:

  ① 是建立在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基础上的。

  ② 是与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结合在一起,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目标的。

  ③ 发展的方向服从于社会主义发展的大目标。

 如何建立和完善现代市场体系?

 

 

 

 

 

 

谈谈你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性质、道路的认识?

  答:(1)经济体制改革的目的与目标 目的:解放与发展生产力。          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改革的性质与方向 

   性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与发展。 

   方向: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

的一系列问题。 

3)改革的道路:渐进式 

在渐进式改革道路上主要处理好两方面关系:一是整体推进与局部突破的关系,二是体制内改革与体制外推进的关系。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