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ing

政治经济学

吴树青、逄锦聚、洪银兴、林岗、刘伟主编 / 高等教育出版社

文质彬彬反制实体 上传

查看本书

第二十三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职能及宏观调控


解释下列概念:

1 宏观调控

    ① 是指政府以满足人民需要和国民经济稳步协调发展为目标,综合运用经济的、计划的、法律的和必需的行政手段,对整个国民经济运行和发展进行调节和控制。

② 宏观调控的基本需求是,使宏观经济活动通过市场中介和微观经济活动有机的结合起来,保持总供求的基本平衡,顺利实现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

2 财政政策

   ① 是指政府在一定时期内,为了实现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通过变动财政收入和支出,以影响宏观经济活动水平的政策。它由财政收入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组成。

② 根据财政政策对总供给和总需求调节的作用和方向,可将其划分为扩张性的财政政策、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和平衡性财政政策。

③ 财政政策手段主要有:国家预算、国家税收、国家信用、财政补贴等。

3 货币政策

   ① 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所制定的通过综合运用各种货币手段,来调节货币供给和利率,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和。

② 货币政策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平衡的货币政策、紧缩的货币政策和扩张的货币政策。

③ 货币政策的具体手段有:公开市场业务、再贴现率、存款准备金率、利率手段等。

4 收入分配政策

   ① 是对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进行调节的政策,它包括国民收入分配总量政策、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政策和个人收入分配政策等。

   ② 社会主义经济中实施收入分配政策的目的是促进国民经济的总量平衡,避免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促进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③ 收入分配政策是通过工资、财政预算、税收等手段实施的。

 

简述宏观调控的模式、目标与手段。(等于3道题!)

答:

1 宏观调控的模式:

  主要有两种:高度集中型的指令性计划经济模式、以间接调控为主的市场经济模式。前者的特征和危害不再赘述。后者的特征有:

  ① 整个宏观调控是在市场调节的基础上进行的。

  ② 计划的形式和作用的范围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③ 对企业的调控方式以间接调控为主。

  ④ 调控手段由行政的、经济的、法律的手段相结合,逐步转向以经济、法律手段为主,行政手段仅仅作为辅助手段。

2 宏观调控的目标:

  ① 促进经济增长:

     促进经济增长是指保持合理的增长速度。从我国的实际情况看,一方面要紧紧抓住有利时机加快发展,有条件发展快的就尽量快一些;另一方面又要搞好综合平衡,重视比例协调,讲求效益,走出一条既有较高速度又有较好效益的国民经济发展的路子。

  ② 增加就业:

     增加就业是指尽可能消除非自愿失业,使每个有劳动能力并愿意工作的劳动者都能有平等的就业机会。要通过大力发展经济,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发展多种就业方式,千方百计扩大就业。

  ③ 物价稳定:

     物价稳定确切的说是指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即将物价变动保持在经济顺畅运行所允许而居民又能承受的范围内。这是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物价总水平稳定的主要标志是:零售商品物价总指数上升的幅度应低于银行存款利率,职工生活费用指数上升的幅度应低于职工平均工资的增长幅度。

  ④ 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保持国际收支平衡主要指资本流入、流出的平衡和进出口的平衡。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国际收支平衡对于社会总供求的平衡具有重要影响。应结合国内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状况,调控好国际收支的规模和结构,以保持国内总需求和国际收支的综合平衡。

3 宏观调控的手段:

  ① 经济政策:

     是由政府制定的用于调整各种经济主体利益关系和指导、影响经济活动的准则和规则。它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最主要的经济政策有: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汇率政策、收入分配政策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应结合不同时期国民经济运行的不同态势科学而灵活地运用这些政策。

  ② 经济计划:

     经济计划是必要的宏观调控手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经济计划的指导。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经济计划主要是指建立在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基础上的指导性计划,是体现宏观管理目标、任务、各项宏观平衡和各种基本比例关系,并由相应的指标体系和政策措施所组成的计划。这样的计划是建立在发挥市场调节作用的基础上,并以指导性计划和中长期计划为主。

  ③ 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

     法律手段主要指在社会经济活动中,一方面,国家通过经济立法,规定企业行为的基本准则和政府行为的规范,保证社会生产和流通的有序进行;另一方面,政府还可通过经济司法,制止和纠正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消极现象,打击和惩办各种经济犯罪活动。

     行政手段主要指依靠行政机构采用强制性的命令和指示,规定和下达带有指令性的任务或某些具体限制等行政方式调控经济的运行。在一定时期内这种手段有它存在的必要性,但也容易产生消极影响,必须谨慎使用。

 

分析如何综合运用金融手段和财政手段来促进国民经济的总量平衡和结构优化。

答:

1 我国体制转轨时期的实际情况:

   ① 从总供求看,上世纪90年代前半期,总需求大于总供给;90年代后半期,总需求小于总供给。

   ② 从结构看,失衡问题突出。

2 政府针对以上情况采取的财政、货币手段的分析:

  ① 财政手段。90年代前半期,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98年起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

  ② 货币政策。97年前需求过旺,采取了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97年后需求不足,采取了稳健货币政策。

 

 如何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和财政体制改革?

 

 

 

 

 

 

 

 

 

 

 

结合我国体制转轨期的实际,分析如何综合运用金融手段和财政手段来促进国民经济的总量平衡和结构优化。


查看更多